內蒙古持續開展牧區改革 成為國家“奶罐肉庫”
2018-12-07 15:05: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全國1/4的羊肉、1/5的牛奶來自內蒙古,內蒙古是國家名副其實的‘奶罐肉庫’。”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廳長孫振云如是介紹道。
記者從6日舉辦的內蒙古農牧業廳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內蒙古持續開展牧區改革,目前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牛奶、羊肉、絨毛產量以及草業均居全國首位,牛肉產量全國第三,具備每年穩定向區外調出500萬噸牛奶、150萬噸肉類的能力。
1984年—1989年,內蒙古相繼解決了養畜的“大鍋飯”和牲畜吃草的“大鍋飯”問題,初步形成了適應內蒙古畜牧業經濟的經營體制,促進了牲畜頭數的快速增長。
為解決畜牧業靠天養畜的被動局面,1996年內蒙古開始建設型畜牧業發展,生產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生產能力不斷加強。2005年牲畜存欄量首次突破1億頭(只),2014年,牧區仔畜成活率達到98%以上,防災減災能力在全國五大牧區處于領先水平。
2015年,隨著《關于促進牧區又好又快發展的實施意見》的出臺,畜牧業生產進入了黃金發展期。奶牛、肉牛、肉羊、絨山羊等在全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畜產品產業帶已經形成。實施牲畜“種子工程”,畜禽良種化率達到90%以上,標準化生產配套技術覆蓋率達到60%以上。牧區家庭牧場和農區標準化養殖已成為畜牧業生產的主要方式,畜牧業跨越到高質量發展階段。
據悉,2017年,內蒙古肉類總產量達到267.6萬噸,是1978年的12.8倍;牛奶總產量達到693萬噸,是1978年的95.7倍;畜牧業產值達到1200.56億元,是1978年的142.6倍。(烏婭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