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德陽 “未來工廠”“輸血”與“造血”推進數字化經濟建設
2021-09-18 10:13:23 來源:科技日報
通過云端制造運行管理系統下達指令,機器人小車自動把生產物料送上對應的機臺,智能產線經過卷料上料、沖片落料、去毛刺等工序后直接產出定子沖片成品……9月初,走進位于四川省德陽市的東方電機有限公司定子沖片數字化車間,“未來工廠”的科技既視感撲面而來。
據介紹,這個定子沖片數字化車間已經迭代升級為“無人車間”,正在“接力”完成白鶴灘、長龍山等重大發電裝備核心部件的生產任務。包括東方電機在內,數字化實踐正在德陽制造企業中廣泛開展,數字經濟正在實體經濟中深度融合賦能。
“輸血”與“造血”推進數字化經濟建設
一提起“德陽”,并不陌生。曾經的三線建設,促推了德陽城鎮化發展進程,讓德陽完成了從農業小縣城向新興重工業城市的轉變。德陽“重裝之都”的稱號,也從此聲名遠揚。
然而,這座城市因存在人才外流、高校稀缺等問題,發展始終局限。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在德陽發展,招引更多高新企業進軍德陽,這是德陽一直在做的事。
近年來,德陽“看見了”新機遇,主動發展數字經濟,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聚焦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大力實施“互聯網+智能制造”行動;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搶占新一輪發展制高點的戰略之舉,傾力打造西部數字經濟重鎮。
在德陽中心城區、龍泉山脈區域內,“智慧之心”、天府數谷數字產業園、云上天府大數據產業園……一大批重點工程建設如火如荼,這里便是天府數谷,承載著德陽數字經濟產業發展重任。這片初具雛形的熱土已經引進光大特斯聯、海爾卡奧斯等多家重量級數字經濟企業落戶。
德陽不僅招引企業入駐,還在培育企業和人才方面發力。德陽中科先進制造創新育成中心,由德陽市人民政府、中科院成都分院、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三方合作共建,旨在依托中科院及高校院所的前沿科技創新力量,服務德陽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截至2020年底,該育成中心扶持的34個“德陽中科先進制造創新育成專項資金”項目已全部結題驗收,帶動企業投資5532萬元,發表專利135件,培育人才45人。
以智能制造為主 全面推進產業數字化
推進智能制造,就是加快推動數字經濟服務實體制造。自2016年以來,四川德陽已連續5年開展“互聯網+智能制造”試點,進行了11項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建設試點,在制造產品、裝備及生產等方面實施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加快提升企業的智能化水平。
四川宏華石油設備有限公司位于四川德陽廣漢,在德陽推進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和廣漢市人才政策支持背景下,該企業研發了一套一鍵聯動的自動化設備。“石油鉆工這個職業鮮有人知,十分辛苦。例如,我們有一項任務是在高空40米左右的位置開展,在過去,不管刮風下雨都需要一個人在上面進行操作。現在這套全自動機械設備能替代人的危險操作,只需要一鍵點擊便能下派指定任務。”該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此外,在東方電機定子線棒、轉子線圈、定子沖片三大生產車間的自動生產線上,各個環節正在井然有序地高效運轉。“實話說,四年前,我們對于什么是數字化、如何推進數字化還不是很清楚,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東方電機智能制造專項工作組技術總負責人、公司副總經理陳文學回憶說。
從2016年以來,東方電機用4年時間初步實現了一家傳統重型裝備制造企業的數字化升級。目前,定子沖片數字化車間基本完成“少人化”生產,生產效率提高48.2%、運營成本降低31.9%……通過積極開展“互聯網+智能制造”,德陽裝備制造業關鍵生產工序數控化率達35%,已建和在建的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達31個。
下一步,德陽將堅持把數字化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內容,打造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四川)先行區、千億級產業集群、具有全國競爭力的特色數字產業集群,建立西部數字經濟重鎮。(李迪 陳科)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