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發動貿易制裁!俄羅斯會被“打疼”嗎?
2022-02-25 19:31:45 來源:國是直通車
一大波針對俄羅斯的貿易制裁正集中發動。
美國總統拜登當地時間24日公布了新一輪對俄經濟制裁措施,包括在高科技領域對俄實施出口管制以削弱其競爭力等。
幾乎在同一天,加拿大宣布叫停新的對俄出口許可申請,取消現有出口許可。加外長表示,將即刻取消涉及航空零件、技術、礦產等領域的數百個、總價值逾7億加元的對俄出口許可。
英國首相約翰遜也表示將立即暫停使用對俄羅斯的出口許可證——例如軍用卡車的電氣部件;盡快立法,禁止向俄羅斯出口大量高科技產品等。
日本也公布了新的對俄追加制裁措施,進一步限制面向俄羅斯軍隊相關機構的出口和包括半導體在內的通用產品出口。
韓國政府25日也表示,將參與對俄羅斯的出口控制等經濟制裁,并對本國受影響的企業進行貿易金融支援。
為什么是這些制裁?俄羅斯會被“打疼”嗎?
“雷聲大雨點小”
分析人士認為,考慮到俄羅斯的貿易特點,西方國家目前為止推出的一系列制裁措施“殺傷力”其實相當小。
先看俄羅斯的貿易結構。俄羅斯出口額顯著高于進口額,是全球第二大石油出口國和最大的管道天然氣出口國,出口商品中能源產品占比接近一半。
得益于油價上漲和消費支出增加,隨著油價上漲和消費支出增加,俄羅斯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7%,不僅為2008年以來最快增速,也顯著高于市場預期。
進口方面,俄羅斯進口最多的是機器、設備和交通工具,高科技產品在俄羅斯進口中占的比重相當有限。
再看俄羅斯的貿易伙伴。如今,在俄羅斯的主要生意伙伴中,歐洲國家的地位逐漸下降,亞洲國家的地位卻在不斷上升。
數據顯示,俄羅斯與歐洲國家貿易額占俄對外貿易總額中的比例從2013年的49.6%下降至2019年的41.7%,2020年該比例進一步下降至38.5%。
而同期俄羅斯與亞洲國家或地區的貿易額在俄外貿總額中的比例則從24.8%提高到31.8%,2020年進一步上升到33.8%。
目前,中國已連續十年穩居俄羅斯最大貿易伙伴,中俄貿易占俄羅斯外貿比重也在不斷提高。據中方統計,2021年中俄貿易額高達1468.7億美元,連續四年超過千億美元。
有一個數據很能說明問題:疫情發生前的2019年,俄羅斯前十大貿易伙伴中,中俄貿易總額為1109億美元,比排在老二和老三的德國和荷蘭對俄貿易額加起來還多。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稱,俄羅斯的貿易特點意味著西方國家叫停對俄出口影響十分有限。對其真正有效的制裁措施是限制甚至中斷從俄羅斯進口油氣資源,但這對資源嚴重依賴俄羅斯的歐洲來說無疑是“雙刃劍”,歐洲不愿、也不能“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張弘也認為,這些制裁更多是一種“外交上的宣示”,對俄羅斯而言完全可以承受。
歐美上一波針對俄羅斯的制裁實施后,俄羅斯加緊實施“向東看”戰略,加強了與亞太國家的經貿合作。在陳鳳英看來,這一波制裁措施實施后,俄羅斯的油氣今后將更多出口到亞洲地區,亞洲對俄羅斯貿易的重要性將越發凸顯。
制裁究竟有沒有用?
答案是否定的。
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的話說,2011年以來,美國已經對俄羅斯實施了100多次制裁。事實表明,制裁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有效途徑,只會對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民生帶來嚴重困難,最終損人害己。
陳鳳英也表示,歷史和現實多次證明,“制裁從來不能夠打垮一個大國”,“想‘餓死’俄羅斯是不可能的”。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