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心戰“疫” 云上水周 | 上海市地下水超采治理成效
2022-03-22 18:22:15 來源:上海水務海洋
上海對地下水的開發利用由來已久,自英商在外灘開鑿第一口深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因地下水水質好、處理工藝相對簡單,曾作為部分區域公共供水的主要水源。六十年代起,隨著工業生產增長,因自來水供應能力有限,地下水開采量激增,年開采量一度保持在1.5億m3以上。
九十年代初,由于城市建設增速及地下水大量開采等因素,地面沉降問題突顯,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九五”期間,本市通過嚴格審批新建深井,強化成井質量管理,著力用水水平提高,加大地下水回灌力度等措施,年開采量從歷史峰值的2億m3控制到1億m3以內,年回灌量保持在1500萬m3,地下水水位回彈明顯,地面年均沉降量控制在10毫米左右,較1990年同比減少了8毫米之多,有效地控制住深層地面沉降。
2000年后,本市以更加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方式開展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相繼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地下水管理的若干意見》《上海市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實施辦法》《上海市地下水利用與保護規劃》《上海市地下水應急供水水源規劃》等各類法規、規劃。通過水務人的不斷努力,本市深化地下水應急供水體系研究,在高校、公園、應急救援站等場所建設了一批具有應急供水功能的采灌兩用井,同時利用部分原有開采井改造為回灌井,結合本市地面沉降防治要求,開展地下水人工回灌工作,組建起本市的應急供水體系和地面沉降防治力量。
2011年本市首次實現了采灌總量平衡,隨后回灌量逐年上升并大幅超過開采量。
2021年,由市供水管理事務中心牽頭開展的《上海市地下水應急管控試點建設》項目,從提升應急水質、加強數據采集能力、實現智慧化控制三個方面,融合全市地下水的日常和應急管控要求,對現場設備設施進行工程改造,探索出一套符合國家和本市要求的地下水管控和建設模式,進一步提升了本市應急供水保障和地面沉降防治的能力和手段。
近年來,本市年均地下水開采量嚴格控制在500萬m3以內,年回灌能力始終保持在2300萬m3以上。通過典型監測井長期監測顯示,自2011年以來,本市深部第二-第五含水層的水位均有大幅上升,最大上升幅度達到26米,地面年沉降量穩定在6毫米以內。
地下水超采治理,為上海的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地下水管理進入了新的時代,精細管控、科學管理的理念將深入運用到本市的地下水管理工作中,努力打造“人民城市”的幸福樣本。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