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三大協會6條倡議或為監管探路
2022-04-13 22:10:36 來源:澎湃新聞
三大金融行業協會聯合向會員單位發布倡議,或在為NFT監管框架探路。
4月13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等聯合發布《關于防范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以下簡稱《倡議》),呼吁會員單位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從嚴防范非法金融活動風險。
《倡議》也指出,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通證)作為一項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在豐富數字經濟模式、促進文創產業發展等方面顯現出一定的潛在價值。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對澎湃新聞表示,三大協會發出此次倡議,是要繼續鞏固此前打擊炒作虛擬貨幣亂象的階段性成果,防止亂象通過其他異化形態卷土重來。
“在當前NFT行業尚未形成明確監管標準的背景下,先行通過風險提示的形式對外發聲,既肯定了部分NFT應用在實體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同時也揭露了當下的行業亂象,能夠為后續進一步強化NFT領域的監管打下優良基。”蘇筱芮說,NFT行業具有涉眾屬性,在當前強調金融穩定工作的大環境下,需要關注金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避免因防范意識不足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
在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方面,《倡議》共有6條:一是不在NFT底層商品中包含證券、保險、信貸、貴金屬等金融資產,變相發行交易金融產品。
二是不通過分割所有權或者批量創設等方式削弱NFT非同質化特征,變相開展代幣發行融資(ICO)。
三是不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集中競價、電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持續掛牌交易、標準化合約交易等服務,變相違規設立交易場所。
四是不以比特幣、以太幣、泰達幣等虛擬貨幣作為NFT發行交易的計價和結算工具。
五是對發行、售賣、購買主體進行實名認證,妥善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發行交易記錄,積極配合反洗錢工作。
六是不直接或間接投資NFT,不為投資NFT提供融資支持。
歐科云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孫宇林對澎湃新聞表示,目前海外市場的NFT多基于以太坊等去中心化公鏈發行確權,與虛擬貨幣直接或間接掛鉤,且NFT產品等金融化屬性鮮明,投機炒作現象屢見不鮮。
孫宇林表示,不法分子利用投資者對 NFT市場和技術的不了解,通過多種方式實施詐騙和洗錢等犯罪行動。
“結合此前大量涉及數字藏品的公眾號和小程序被封,加上此次倡議的發布,可以推測隨著國內數字藏品市場的持續發展,該領域的監管可能會逐步收緊,對數字藏品平臺的合規性要求也將越來越嚴格?!?孫宇林說道。
對于不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等倡議,孫宇林表示,當前中國監管體系對數字藏品的鑄造、銷售和有條件贈送行為的寬容度很高,但對數字藏品的交易炒作行為是嚴令禁止的。
“目前國內數字藏品的發展有兩條明顯的紅線。”孫宇林說,首先要盡可能弱化數字藏品的金融屬性,目前主要是通過不支持數字藏品轉入私人錢包、禁止二次交易、增加轉增限制等手段來降低數字藏品的流動性,從而降低數字藏品在發行定價和交易流通等環節的金融化屬性。
“其次要與公鏈及虛擬貨幣劃清界限,盡量使用聯盟鏈和私有鏈發售數字藏品,盡力將數字藏品的價值表現、實際用途和表現形式都控制在虛擬商品或虛擬資產的范疇內。“孫宇林說道。
蘇筱芮表示,未來,NFT相關的交易市場有望迎來規范,預計規范的方向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針對NFT數字藏品發行、交易、保存等主要流程開展規范,包括相應的版權保護機制或行業標準等;二是涉及NFT相關的平臺交易管理,比如是否設置相應的準入機制等。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