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到沒落 酷派的“中華酷聯”時代已終結
2019-01-16 08:19:55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時間進入2019年,中國手機市場再現波瀾。
1月13日晚,老牌手機廠商酷派公司發布最新公告,稱 2019 年 1 月 11 日罷免蔣超于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的所有職務,包括但不限于彼于公司擔任執行董事、副主席、行政總裁及所有董事委員會角色職務,終止所有相關服務合約及雇傭合約。
職業經理人的困境 以“罷免”離場
任職酷派17年的蔣超黯然離場,次日蔣超向媒體確認離職消息,表示“整個青春年華,曾經做到300億元年銷售,也無遺憾了”。
上市公司公告中罷免CEO一切職務,算不上和平分手。業內人士表示,通常上市與高管解除合約,會以“辭職”的形式公告,以“罷免”公告出來,說明矛盾已相當激化。
令人詫異的是,就在被董事會罷免之前的一天,蔣超還代表酷派參加CES 2019展會,為酷派積極發聲。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接受媒體采訪時還曾表示,“相較于美國的成熟市場,中國市場的價格競爭、頂層固化已經讓諸如酷派及其他小型廠商難以存活,國內基本都活不下去了,幾年內我們會堅持扎根美國。”
蔣超何許人?
公開資料顯示,蔣超2002年就加入酷派,2015年6月,蔣超獲委派擔任酷派集團副主席,同時,他還是酷派集團的執行董事、財務總監兼副總裁、公司秘書,長期負責酷派的財物及行政事務。
雖然身兼副董事長等多個重要職務,但持有酷派股份的總比例僅0.47%,仍舊只能算一個職業經理人。
蔣超的出名,也許是從與周鴻祎公開沖突開始的。
2015年,360向酷派投資4.0905億美元成立一家合資公司,360持45%的股權,兩家共同推出新品牌手機“奇酷”。但同一年,樂視耗資21.8億元入股酷派,占股18%,成為酷派第二大股東,從而引發商業風波。
在酷派與360的沖突中,蔣超代表酷派頻頻發聲,甚至在社交媒體上與周鴻祎隔空互罵。但罵戰終究解決不了問題,周鴻祎提出因酷派違約,要求其購買360所持有的49.5%股權,總價約為14.85億美元。
近15億美元的天價“賠償”對于酷派來說是無法承受之痛,這場大戰最終以360持有奇酷股份增至75%落幕,此后酷派與360漸行漸遠。
2016年,樂視成為大股東,酷派創始人郭德英逐漸退出管理,樂視委任原華為榮耀總裁劉江峰擔任酷派公司CEO,僅短短一年多時間,樂視和酷派雙雙嚴重虧損,面臨生死考驗,劉江峰也隨之離職。
2018年2月,蔣超出任CEO,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蔣超將酷派的重心放在美國市場,中國業務只保留的研發團隊和供應鏈。
國產手機四強之一 從巔峰到沒落
作為一家20多年的老牌手機廠商,酷派曾經是國產手機四強“中華酷聯”之一,憑借與運營商的深度捆綁崛起,2012年酷派銷售額曾破百億,國內市場份額排名前三,2014年更是達到銷售巔峰。
但近幾年,在經歷與360的合作、賈躍亭入主,再隨著樂視危機爆發,賈躍亭退出。一時間,酷派風雨飄搖,陷入銷量下滑、高層換血、新品延發等困境。
樂視風波之后,酷派未能再次煥發生機。
2016年酷派集團巨虧,同時也是公司近5年來的首虧。從2015年的大幅增長到2016年的巨虧,再到2017年全年的繼續虧損,兩年多的時間,酷派經營狀況出現了顛覆性的逆轉。從過去流水在幾百億的手機企業,市值已跌落至36億港元。
2018年12月,酷派集團終于對外公布延遲許久的2017年財報:全年總營收33.78億港元,較2016年同比下滑57.61%,年內虧損27.23億港元,較2016年同比減虧38.13%;截至2017年底,資產負債比率為80%(2016年為58%)。
對于酷派來說,困境不僅于此,目前還面臨著未來可能存在的“退市”風險。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酷派集團于2017年3月31日上午9時在港交所暫停買賣,停牌前酷派股價為0.72港元。根據港交所最新的退市制度,不管是因為什么原因,港交所可在公司持續停牌18個月后,將其除牌,而沒有足夠業務運作或資產的公司,不再需要經過三個階段的除牌程序。
2018年12月21日,酷派曾發布公告表示,將繼續進行準備以符合復牌條件,并提供時間表稱“2019年1月底,向聯交所提交復牌建議書,2019年2月底恢復本公司股份買賣”。
酷派的“中華酷聯”時代結束了,經過洗牌,如今已切換到華米OV的時代。
工信部數據顯示,華為、中興在5G國際標準中的專利數已超過2400項,占比超過了30%。當下中國手機頭部廠商更注重品牌以及綜合實力,在競爭最為激烈的中國市場把蘋果、三星拉下馬,并占據主導地位,絕非偶然。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