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虹電視質量好嗎_長虹電視機怎么樣質量好嗎 一文帶你了解
2022-11-23 09:07:16 來源:互聯網
“天上彩虹,人間長虹。”在中老年人的回憶里,國產家電品牌“長虹”曾伴隨他們走過漫長的歲月。
長虹曾是中國家電行業的領軍者,上世紀末,每個老百姓都希望能夠購買一兩件長虹牌子的家電——尤其是作為它招牌商品的電視。然而如今,這個老牌品牌的發展情況卻不容樂觀。
(相關資料圖)
根據奧維云網(全球家電數據權威網站)的數據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全球電視出貨量前十名的品牌中,中國品牌有3個,分別為TCL、海信和小米,其間并未見長虹的蹤影。
此外,在前幾年,更是傳出了長虹因資金鏈斷裂而不得不賣掉自家總部大樓的消息。
從國產家電品牌的老大哥,到賤賣大樓以求自保的落魄者,究竟是什么導致了長虹的地位發生天差地別的變化?
順勢而生,元老品牌紅遍全國長虹的歷史極為悠久,最早可溯源到上世紀50年代。
1949年,解放戰爭勝利后,新中國成立,人們的臉上洋溢著喜悅的歡笑,但是畢竟剛經歷炮火的洗禮和慘重的死傷,舉國遍地百廢待興。
為了恢復社會發展,提高經濟水平,中國決定從廢墟中重建。1951年,中財委編制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計劃)。
“一五”計劃的核心目標是建設國家工業化體系,在蘇聯的協助下完成156個重點工程項目的建設,奠定我國的工業化基礎。
這些重點項目中,有一個叫做“長虹機器廠”的國營工廠,它是當時國內唯一的機械火控雷達制造基地,頗受重視,同時也是長虹電器的前身。
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有效地提高了國民經濟水平,推動了國家的工業化發展。
穩固了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后,國家便著手進一步發展經濟,因此出臺了一系列利好產業創新的政策。
這時,一群曾保家衛國、奮勇殺敵的退伍軍人看中了這個大好的創業機會,他們集結在一起,決定為了國家的自主產業建設添一份力。
1958年,長虹公司在四川綿陽成立。
最初,長虹公司的產品生產重心仍舊放在軍工用品上。
后來,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長虹的高層領導看到了百姓對于家電的需求,更改部署戰略布局,長虹逐漸從軍工企業變為了軍民結合的生產加工企業。
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人們的娛樂方式逐漸變得多樣化。
改革開放以前,收音機是國內最為普及的娛樂電器,不見其人只聞其聲,百姓通過播音員們繪聲繪色的描述來想象周遭的世界,難免會有所局限。
后來,“電視”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除了聲音之外,觀眾還能看到實時轉播的新聞畫面和精心制作的影劇鏡頭,比起收音機,人們顯然對電視更為感興趣。
不過,由于技術和價格,當時的電視大多為黑白電視,且購買的難度也較高。
在那個年代,國內企業雖然也會進行電視的售賣,但主要仍靠進口,導致電視的價格極為昂貴,一般家庭根本買不起。
即使買得起的,也需要拿著電視采購券去百貨商店排隊購買,而采購券本身就是一票難求,通常一個小工廠只能共同合買一臺電視。
雖然電視還沒有成為人們的必需品,但長虹高瞻遠矚地意識到,在未來,國產電視,尤其是彩電,一定會占據家電市場的主流。
于是,長虹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發電視,大力推出自家的電視,并采取了一個極為冒險的決定:降價銷售。
于是,在其余廠商還保持原有價格高價售賣的時候,長虹第一時間打響了價格戰的槍聲,比其他品牌低廉得多的價格讓老百姓競相購入了長虹的電視機。
當各大公司反應過來紛紛效仿時,長虹已經先一步占據了電視市場。
人們用低價購入長虹電視后發現,雖然價格低廉,但長虹電視的質量極高,畫面清晰、經久耐用;
同時,解決了電視積壓庫存問題的長虹憑著售賣電視積攢的良好口碑和巨額盈利,進一步完成了從黑白電視到彩電的技術升級。
1990年,長虹電視贏得了當年國內彩電的銷售冠軍,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國民品牌”,成為了中國人的驕傲。
踏出國門,識企不清慘遭詐騙1996年,進口家電品牌進一步加大了銷售力度,力圖進軍中國市場。
面對巨大的威脅,長虹作為家電品牌的領頭者,帶頭再次采取降價策略,和進口品牌打起價格攻堅戰。
在技術和質量相當的情況下,長虹的價格平均比進口電視低了18%,其他品牌聯合長虹共同降價,最終讓國產品牌占據了更多的市場,度過了這次危機。
然而,長虹一而再再而三的降價舉措引起了其他品牌的不滿。
對于它們來說,長虹不經過行業統一規定就擅自降價,是擾亂市場秩序的表現,本質上是為了實現市場壟斷,因此,在兩次價格戰過后,逐漸出現了矛頭指向長虹的負面議論。
同時,隨著經濟發展,人們逐漸能夠負擔彩電的價格,一味降價已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為了能夠像先前一樣壟斷電視市場,提升彩電技術研發實力,長虹從硬件配置下手,與八家國內彩色顯像管加工廠簽署協議,要求它們為長虹獨家供應彩管。
而八家加工廠的彩管加工量占全國的70%。這下其他家電公司再也坐不住了,長虹若繼續壟斷下去,它們遲早要一一倒閉。
于是,各大公司聯合投訴長虹擾亂秩序、實施壟斷,長虹當年設想市面上一定會出現彩管緊缺的情況,因此在當年的規劃中,電視計劃銷售量是800萬臺,應付款項為62億。
但最終,長虹只賣出600萬臺——因為聯合舉報,市場部門最終放開了國外彩管的進口渠道,長虹難以再壟斷下去,大量存貨積壓庫中,庫存額高達67億元。
眼看自己在國內的市場發展已不像過去那樣一帆風順,長虹決定將目光投向利潤更為豐厚的國外市場。
長虹自身是頭部企業,1994年就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且多年下來積攢了多年的信譽口碑,早已從一家小公司成為企業集團。長虹認為,自己有充足的資本和國外達成合作。
放眼全球,如果想要最大程度上獲利,那么最好的合作目標就是美國,一旦能達成合作,那么巨量的貿易訂單一定能讓公司的盈利和名聲更上一層樓。
而這樣的機會,長虹當然不愿意錯過。于是,一心想要吞并這塊誘人蛋糕的長虹,就這樣踏出了跨國合作的腳步。
2001年,長虹開始籌備跨國貿易的戰略企劃,將美國作為主要銷售目標。經過對比調查和前期調研,長虹最后選擇了美國APEX公司作為合作對象。
APEX公司全稱Apex Digital,于1997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大略市成立,是一家大型家電公司,以薄利多銷作為主要的營銷手段。
最初,它以DVD為主要銷售產品,成立不到五年,就超越了傳統家電龍頭企業索尼集團,成為了美國DVD第一供應商,并打通了大型連鎖超市的渠道。
光是在沃爾瑪超市促銷日售賣DVD,就能日賺7000萬美元;后來,APEX公司也看中了彩電市場的利潤,決定進軍彩電行業。
也許是在背調中看到了APEX的營銷能力和信用水平,也或許是為了解決貨物積壓已久的問題,在和APEX公司簽署協議時,長虹竟選擇了“賒銷”的資金結算方式。
賒銷俗稱信用銷售,以買家的信用作為基礎,在簽訂協議過后,賣家會先讓買家取走貨物,然后買家再在規定的時間內付款。
在雙方達成合作以后,APEX公司以其極為強勁的手段迅速在美國打開了家電市場,以長虹電視為貨品,不到一年就成為了美國第五大彩電市場供應商。
然而,長虹并沒有如期得到它預想中的利潤,而APEX公司也顯現出了它的真面目。
原來,APEX公司在最初按期付款之后,便一直以各種理由拖欠債務,而因為長虹的財務管理和風險控制本就存在漏洞,長虹并無法強制要求鉆海外貿易政策空子的APEX公司結清欠款。
就這樣,APEX公司厚著臉皮一拖再拖,長虹被騙走了巨額款項。
2003年,深圳一紙媒刊登標題為《傳長虹在美國遭巨額詐騙,受騙金額可能高達數億》的報道,消息一出震驚四座。
盡管長虹的營銷部長在幾日后矢口否認,但長虹和APEX的交易情況眾人都看在眼里,經過清算,APEX累計欠下44億的巨款。
最終,長虹宣布APEX公司無力承擔欠款,承認這筆壞賬,直接損失達36.81億元,這次事件也成為了“海外貿易詐騙”的經典案例,給長虹造成了沉重打擊。
孤注一擲,押寶失敗跌落谷底各大媒體關于APEX事件的報道對長虹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負面影響,但在緊急公關之后,長虹還是穩住了客戶和其余國內合作方的心態。
最初跌落4%以上的股價,在經歷了一周的一波三折后,最終漲回了原有的水準。
雖然度過了此次危機,風波漸漸平息,但長虹的資金鏈確實也由于APEX公司的44億欠款而出現了嚴重的周轉問題,此時的長虹,不過是在維持著虛空樓閣的表象。
為了解決資金鏈問題,長虹決定改善技術層面情況,迭代原有的電視配置,用更加吸引顧客。經過一段時間的決策商討,最終,長虹高層將視線投向了等離子屏。
在2000年初,等離子顯示屏和液晶顯示屏各占行業市場的半壁江山,它們各有優劣,難分伯仲。
長虹看中了等離子顯示屏在視角改變時的優異表現和播放畫面時的響應速度——與液晶顯示屏相比,當觀看視角與屏幕位置的夾角超過120°時,等離子顯示屏更不容易發生圖像形變;
同時,它的響應速度也要全面優于液晶電視,不易發生拖尾現象。
因為上述優勢,長虹最終斥巨資購入等離子屏,并特意建立了一家名為“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的公司,用以投資等離子屏項目。
然而市場瞬息萬變,且有它無情而客觀的選擇。
比起等離子屏,輕便的液晶屏更受歡迎,而且等離子屏還存在一個致命缺點——當某個圖像長時間停留在等離子屏上時,相應的位置就會出現灼傷現象,圖像就會印在屏幕上,影響觀看體驗。
市場不認可等離子屏,為等離子屏孤注一擲的長虹公司也自然遭了殃。20多億的巨款就這樣打了水漂,長虹公司股價暴跌,元氣大傷。
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長虹的股價都持續下跌,長虹無力回天,只能任憑其市值從580億元跌到100多億元。
2018年,為了資金周轉,避免企業直接破產倒閉,長虹不得不以8000萬的價格賤賣了自己的總部大樓——正常情況下,長虹大廈市值1億多人民幣。昔日龍頭落得此般境界,令人嘆息。
究其原因,長虹之所以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地步,和其幾次失敗的戰略規劃不無關系;
同時,長虹過于重視市場份額的競爭,等到它意識到產品質量才是硬道理的時候,中國彩電市場早已趨于飽和,難以再出頭。
如今,手機、電腦這些更為便捷的設備已取代彩電成為了市場主流,想要東山再起的長虹也發覺了這個問題,轉而進軍了技術領域,構建物聯網產業體系,專攻模組芯片的研發,而捷報也頻頻傳出:
2020年,長虹成功研發出國內首款超小體積5G通信模組;2022年1月,長虹公司榮獲CES2022全球三色激光顯示技術創新金獎。
這些好消息無不證明了長虹想要再創輝煌的決心。相信暫時被陰霾遮蔽的天上彩虹,終有一日會再度顯現出它的光芒,長虹公司也一定能在不懈地堅持下,再次回到大眾的視野中。
參考資料1、中國知網;四川長虹回應“財務丑聞”;陳艷紅;中國經濟時報;2010(02);
2、中國知網;長虹:一部濃縮的國企改革發展史;徐代軍;國資報告;2019(11);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