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里的“00后” 有多少“為了社交而社交”
2019-05-13 16:39:16 來源:中國青年報
隨著大學生活的日益豐富,當代校園群體在各式各樣的社交活動中結識著新的朋友,共同探索著大學生活的真諦,社交成了每個大學生的生活必備品。然而,不少大學生感到,很多社交場合已成“為了社交而社交”。
“身為社團的一分子,推脫不掉的聚餐都去了,但是就社團聚餐而言,自己其實并不太感興趣。”來自福建省仰恩大學的寒欣告訴記者,社團聚餐去還是不去一直困擾著自己,“不去感覺不給社團學長學姐面子,實在不想去會借口說沒空或者生病之類的,但是這種理由也沒辦法多用,所以大部分社交最后還是勉強自己都去了”。
廈門大學馬來西亞校區(qū)的阮浩澎是一名社交達人,不管是班級還是社團,聚餐都有他的身影,但他也有自己“委曲求全”的社交經(jīng)歷。“社團活動的聚會都是比較樂意去的,大家三五成群談天說地十分自在,但是有的時候有的朋友會很晚邀請說一起去玩,自己其實并不想去,但是不想掃了大家的興,為了維系關系,只好勉強自己”。
“我是一個會為了社交勉強自己的人,不管是和朋友或者家人,通常人家約我我都會去,去完自己并不會后悔。”中國人民大學的覃靖雯被朋友們比作像陽光一樣的女孩,作為平日朋友間的快樂紐帶,她把社交當作感情維系的手段,也當作學習磨練自己的方法。“我在和不同朋友相處中學會社交,也積累了自己的人脈”。
有舍有得,在如今的大學生社交圈中,大家不斷地權衡著機會成本。
據(jù)一份名為《情感共情與認知共情的年齡差異:社交動機和年齡相關性的調(diào)節(jié)作用》的文獻表明,隨著年齡增長,大學生共情能力會隨之下降。除了收獲快樂,大學生的社交似乎有了新的出發(fā)點和目的,不再只停留在以往的共情社交,而是共情和功利并存。
“如果是為了社交而社交的話,那目的性就太強,失去快樂本質(zhì)了。”廈門大學的黃慧云覺得如果真的是很好的朋友,只要自己足夠認真和真誠,不需要靠這種社交方式來結識朋友。在嘗試完一次不情愿社交后,黃慧云選擇“舍”去不必要的社交,“得”一個真實的自己。
黃慧云在回顧以往的社交活動后,也作出了滿意的決定。“拓寬社交圈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社交活動來結識朋友,但如果社交活動讓自己感到焦慮煩躁,理性地放棄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黃慧云告訴記者,以前的社交活動并不完全無意義,讓自己學會如何判斷一個社交活動是否有意義,好在以后的活動中找尋自己的真實所需。
“舍”社交“得”自由,可覓知音做自己;“得”社交“舍”自由,可拓社圈多友情。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竇爽就選擇了后者。“沒有社交就會缺少對話和交流,不會有情感的交匯,就很難交到更多的朋友。以后出了大學在社會上工作學習,可能都需要人脈,現(xiàn)在拓展社交圈,我覺得挺有必要的。”竇爽表示自己以后還是會繼續(xù)參加這類社交,培養(yǎng)自己的社交圈,朋友多了以后能在社會上互幫互助。
大學生活需要社交,但不意味著大學生活只為了社交。近年來,不少“告別無用社交”的“雞湯文”涌入網(wǎng)絡。記者搜索發(fā)現(xiàn),當搜索“大學生 無用社交”這樣的關鍵詞時,有超過2,870,000條搜索結果。
不少高校老師認為,大學生活還有更多豐富的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方式。
中國人民大學漢青研究院的教師付朋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之所以出現(xiàn)“為了社交而社交”的現(xiàn)象,和現(xiàn)代大學生成長環(huán)境、個人經(jīng)歷差距增大有一定的關系。“隨著社會階層差距拉大,學生之間有各種各樣‘先天’的不同,對于社交也有不同的選擇。但這未必是壞事,這意味著,學生們能有機會成為不同的人,發(fā)展各自不同小眾的圈子,不必像前一代人一樣‘吃大鍋飯’”。
在教育理論發(fā)展和教育現(xiàn)象不同步的情況下,需要大學生的自我調(diào)整。“‘委屈社交’盡量能發(fā)揮社交的作用,好過于‘無效社交’,要在當下明確自身認知和自我需求,才能真正作出正確選擇。”付朋說。
(應采訪對象要求,寒欣、黃慧云均為化名)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葉雨婷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梁倩文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小鎮(zhèn)青年“充電潮”推熱縣城共享自習室-...
- 冰雪運動提前升溫小眾運動持續(xù)“出圈”...
- 婦女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三審 明確消除...
- 臺風“尼格”最強可達臺風級 30日傍晚...
- 北方雨雪頻繁氣溫多波動 江南等地明起...
-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還是“斯人”?人...
- 工業(yè)“壓艙石”作用發(fā)揮顯著-環(huán)球快報
- 三季度上海經(jīng)濟加快重振 實現(xiàn)V型反轉-...
- 大氣污染防治更細化 屋里有溫度 屋外...
- 北京特殊教育領域里的“不老松”
- 各地搶抓農(nóng)時開展機收作業(yè) 全國秋糧收...
- 各地特色經(jīng)濟作物成為助農(nóng)增收富民產(chǎn)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