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臨澤首家“土地銀行”掛牌 推動農業產業化和規模化形成
2021-02-24 10:42: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甘肅張掖市臨澤縣鴨暖鎮22日舉辦昭武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及土地銀行揭牌儀式,現場與臨澤縣金豐公社簽訂戰略合作意向書,并進行昭武村“土地銀行”先期三個標段土地公開招標,這標志著該縣首家“土地銀行”正式掛牌成立。
“土地銀行”即通過“零存整貸”的方式將農戶手中分散閑置的土地集中起來后,再流轉給經營主體和農業種植大戶,能有效加快土地流轉,推動農業產業化和規模化形成,是破解“三農”問題的必由之路。
土地撂荒,是外出務工農民心中難以割舍的痛,而缺乏土地,又成為種植大戶擴大發展規模的難題。為有效解決這一困擾,臨澤縣鴨暖鎮積極探索,把閑散的土地整合存入“土地銀行”,讓土地“生金”,產出更多的價值。
昭武村村民蔡紅恒說,前幾年一畝地流轉費是100元到150元不等,收入也就兩三千塊錢。通過昭武村平整土地之后,他把這一部分土地拿出來存進“土地銀行”,一年收入約1.3萬元,剩余的時間可以打打零工,搞搞養殖業,還能增加個人收入。
自2020年10月鴨暖鎮在昭武、大鴨、張灣等村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以來,結合鎮情村情,確定了建立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收儲土地經營權制度,在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基礎上,成立村土地流轉托管服務中心,在“一村(社)一塊田”區域內推行龍頭企業+土地銀行+經營主體(農戶)模式,促進土地規范化流轉。
這有效解決了“有田無人種、有人無田種”的矛盾,不想種糧的人可安心到外面賺錢,想種糧的大戶優先發展規模種植。既保證了土地的適當集中和規模經營,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又從根本上保護了農民利益,達到各方“共贏”的目的。
張掖市甘州區平原堡糧食儲備庫主任王全領說,他們有三年流轉土地的經驗,本著規模化,集約化的種植,在昭武村以720元的價格中標,中標以后主要是種植玉米。
昭武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楊發軍表示,通過此次土地流轉招投標以后,土地都升值了,從一兩百元競拍到720元每畝,承包給種植大戶,村委會通過收取管理費,既壯大了集體經濟,也實現了農戶與集體利益雙贏。
據悉,昭武村目前近400戶村民已將2100畝土地存入了“土地銀行”,成為了“土地銀行”的第一批“儲戶”。(肖佳悅 李炳 任興濤)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