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張三四線鐵路兩座隧道提前40天貫通 促河西走廊快速客運通道形成
2021-09-27 11:17:47 來源:科技日報
9月24日,記者從中鐵八局二公司獲悉,新建蘭州至張掖三四線鐵路中川機場至武威段(不含新烏鞘嶺隧道)站前工程及中川地區站后工程一標黃家溝隧道、大嶺溝隧道順利貫通,較計劃工期提前40天,項目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蘭州至張掖三四線鐵路縱貫古絲綢之路黃金地段——河西走廊,是甘肅省河西經濟走廊的重要客運通道,是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重要的高速鐵路區域連接線。建成后,有助于加強陸橋通道與京蘭通道的連接、完善甘肅省西部地區高速鐵路網布局、促進甘肅省河西走廊快速客運通道的形成。
中鐵八局二公司承擔的中川機場至武威段站前工程及中川地區站后工程一標,正線全長31.74公里,橋隧總長22.35公里,占線路長度的70.4%。其中,黃家溝隧道位于蘭州市永登縣大同鎮長川村及井川門村境內,全長1214.75米,最大埋深86米,為單洞雙線隧道;大嶺溝隧道于蘭州市永登縣大同鎮境內,全長358.35米,最大埋深10米,設計為單洞雙線明挖隧道。
兩座隧道均穿越黃土溝壑梁峁區,圍巖等級高,地質條件復雜,不良地質和特殊地段多,黃土陷穴較為發育,隧道通過區域內沙質黃土具有濕陷性,濕陷土層厚度達30米。同時,冬季寒冷且時間較長,施工區域內凍土平均深度1.5米。給施工帶來極大考驗。
二公司蘭張三四線鐵路項目總工程師吳術高介紹,“黃土溝壑梁峁區地形起伏較大,隧道埋深變化較大,局部偏壓、淺埋地段多,暗挖隧道初支變形大,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土壤具有濕陷性,遇水就會收縮、塌陷。針對這個特點,我們提前做好截水天溝和坡面防護等施工排水措施,開挖后及時支護,防止雨水下滲,并盡量減少施工排水。同時,我們按照‘分層、分步、對稱、平衡、限時’五個要求和‘豎向分層、縱向分區分段、先支后挖’的原則,持續優化施工組織,縮短工序銜接,快封閉早成環,減少圍巖暴露風化時間,讓支護體系及時受力,同時強支護,采用φ89管棚做鎖腳錨管加固,有效控制了隧道變形,確保兩座隧道施工安全和質量。”
據了解,大嶺溝隧道是標段內架梁施工的重要通道,提前貫通后,為后續架梁施工有序推進贏得了時間。(通訊員 熊蘇琳 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