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播:“清前都城變遷展”在沈陽汗王宮陳列館開展
2022-08-16 15:31:53 來源:中新網
(資料圖片)
8月16日,“興京·東京·盛京——清前都城變遷展”在沈陽汗王宮陳列館開展。 禹瑞齋 攝
中新網沈陽8月16日電 (記者 韓宏)“興京·東京·盛京——清前都城變遷展”16日在沈陽汗王宮陳列館開展。展覽介紹了清定都北京之前三座都城的特點和宮殿建造規制,有助于人們了解清前都城的歷史和建筑文化內涵。
1644年清定都北京之前,曾在三地建有都城。1634年(后金天聰八年),清太宗皇太極按照中原都城定名規制,將肇基地赫圖阿拉定名“天眷興京”,沈陽命名“天眷盛京”。定名后的兩座“京城”,加之原有的遼陽新城東京城,統稱“清前三京”。
據沈陽故宮博物院藝術研究部研究館員王麗介紹,興京城具有北方少數民族初興都城的特點,努爾哈赤遷居赫圖阿拉城之前,使用的軍事城堡是佛阿拉城,俗稱舊老城,又稱費阿拉城。1601年(明萬歷二十九年)努爾哈赤將統治中心由佛阿拉遷至遼寧新賓永陵鎮的赫圖阿拉,這也是努爾哈赤建造的首座都城。它是在古代舊山城的基礎上重新筑建的,重點突出了城堡自身的防御能力。
展覽現場。 禹瑞齋 攝
東京城是清前都城城郭建筑史上的飛躍,1621年(后金天命六年)四月,后金占領遼陽城后遷都于此。同年八月,努爾哈赤以遼陽城“大而破舊”為由,選定太子河東岸的山岡另建新城,即東京城。東京城的修筑規模較小,已經擺脫了女真人筑建山城的原始狀態,開始轉入以磚石筑城,而非憑借天然險地做防御。東京城是女真人走出山谷,利用漢人技術所建造的首座平原都城,仍然保留著女真人“宮高殿低”的生活習俗。
盛京城是具有禮制規范的都城空間形態。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努爾哈赤遷都沈陽,利用原沈陽中衛城池,分別在城中兩處建造了辦公衙門和寢居之所。辦公衙門建于城中十字大街中心的東南角上,即現在沈陽故宮的東路部分,包括大政殿和八旗亭。汗王寢宮建于城北門鎮邊門以南,面對南北通天街,即現汗宮遺址處。
本次展覽展出了30余件沈陽汗王宮遺址出土和海城黃瓦窯遺址采集的琉璃建筑構件,琉璃構件反映當時工藝技術,有瓦當、板瓦、筒瓦、滴水等。筒瓦和板瓦相配,用于宮殿屋頂。先將板瓦依次仰置于屋頂,后將筒瓦覆扣于兩行板瓦之間縫隙上,最接近屋檐的筒瓦頭部安放瓦當。自后金營建東京城開始,努爾哈赤即命海州漢人侯振舉負責在黃瓦窯燒制琉璃制品,專為宮殿、陵寢建筑所用。帶有不同紋飾的琉璃構件不僅提高了建筑等級,它們的制造水平還是當時多種工藝技術的直接反映。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