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要聞:充49.9元享200元話費券?警惕彈窗廣告里的消費陷阱
2023-03-09 10:05:59 來源:封面新聞
“充值49.9元享200元話費券”。注意看,“話費券”不是“話費”,一字之差,就埋下了陷阱。不少消費者反映,點擊網絡彈窗廣告中的話費充值鏈接“薅羊毛”,到賬后才發現是話費優惠券,并且一次只能用一張,優惠數額還小,用完全部的券要充值幾千元、等待將近一年……消費者大呼上當。
今年來,這類“話費充值陷阱”的彈窗廣告投訴呈上升趨勢,且隱蔽性強,消費者維權難度大。市場監管部門、律師提醒,廣大消費者應謹防誤入“撿漏式”消費陷阱。
【資料圖】
消費投訴
充49.9元享200元話費?
實際到賬為小額滿減話費券
“薅羊毛”讓很多人樂此不疲,但李先生卻因為糟糕的話費充值經歷郁悶不已。
“說是充話費,實際是話費券”。他反映,幾天前,他在互聯網社交平臺上看到一條話費充值鏈接,點進去付款后,并沒有話費到賬,而是短信通知他收到了10張話費券。“一次只能使用一張,還只限本機號碼使用。我算了下,用完200元的話費券,需要再充值4000元。”因此,李先生質疑商家存在虛假宣傳。但他通過短信中的鏈接申請退款時,卻沒能成功,撥打客服電話也沒人接。
消費者點擊話費充值鏈接“薅羊毛”,到賬的卻是話費優惠券。
無獨有偶,網上投訴類似遭遇的消費者不在少數。多數消費者反映,使用社交媒體或電商平臺時,常常在購物付費后,或是突然彈出“69.9元,甚至49.9元享200元話費券”等廣告。但當消費者按照廣告的指引充值后,得到的并非話費,而是優惠券或抵扣券。這些券每月只能使用一次,要用完它們,消費者還得耗費時間、大量充值。
另一種情況是,消費者在點擊彈窗廣告頁面上的“立即領取話費”按鈕后,會彈出APP下載鏈接,告知消費者下載并購買會員后,方可收到話費。待消費者充值后才會發現,話費是按月返還,一般每月返還5元到10元,而這些APP運行一段時間后便不再提供服務,也不再返還話費。
記者調查
彈窗廣告隱蔽性強、退款難
充話費變成買教訓
為摸清廣告商的套路,記者進行了充值嘗試。
在微博平臺上搜索“省錢”“話費”,記者很快便翻到幾條廣告,其中配有文字“49.9元享200元話費券,數量有限,先到先得”,并附上了活動鏈接。
網絡平臺上的廣告
發布廣告信息的賬號大多名為“手機話費優惠營業廳”“話費折扣充值營業廳”等。記者點擊廣告詳情,平臺顯示有3000多條評論,但實際能看到的僅有10多條“精選評論”,其內容都是“到賬了,感謝”“太感謝了,每個月可以省好多錢”等。
記者點開活動鏈接,即進入轉盤抽獎界面,并輕松抽到了最高額的200元話費券。隨后,鏈接便跳轉到了話費充值頁面,要求輸入手機號碼并付款,還需要下載不知名的省錢APP。
記者發現,支付頁面下方不顯眼處附有話費優惠券包說明。說明指出,充值非直接到賬;200元話費立減券共有30張,分別為10張“滿200元減10元”和20張“滿100元減5元”券;已購買并登錄APP激活的用戶,不支持退款退貨。
隨后,記者致電客服,AI客服表示,“退款需要在短信鏈接上進行操作”。記者2次轉接人工客服并咨詢充值未到賬及退款問題,客服均未給予有效回復,就匆匆掛斷了電話。
律師說法
這類廣告違法但維權難度大
謹防“撿漏式”消費陷阱
這類廣告利用消費者圖便宜的心理,往往能獲得很高的關注度。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搜索“話費券”,顯示的相關投訴高達3.9萬余條。
黑貓投訴平臺上,“話費券”相關結果高達3.9萬條。
記者注意到,今年2月,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也曾發文指出,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成都市12315投訴舉報平臺共收到此類投訴400余件,上升趨勢明顯;提醒消費者謹防“撿漏式”話費充值,誤入消費陷阱。
今年2月,成都市市場監管局曾發文提醒消費者,謹防此類“撿漏式”消費陷阱。
四川英濟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高級合伙人、律師陳逢逢告訴記者,這類“低價充值話費”的廣告,因涉嫌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誤導消費者,已經違反《廣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有關規定,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消費者有權主張退一賠三、最低賠500元的懲罰性賠償。
但因為其行為具有隱蔽性,消費者維權成本高、難度大。因此,律師給出了幾條建議:首先,謹慎對比,不要隨意點擊各類彈窗廣告,不要下載各類應用商店無法搜索到的陌生APP;其次,面對低價充值,保持理性,對于遠低于合理市場價格的商品和服務,消費者要有初步“不信任”的判斷,警惕各種惡意營銷套路;最后,交易時保存交易記錄、各類賬單、通話或聊天內容等相關信息,如果發生爭議、協商不成,立即向平臺、消費者協會或市場監管部門投訴維權。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