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提振制造業 加快提升現代服務業
2022-02-10 14:58:36 來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
截至2021年11月,全市實有民營市場主體190.8萬戶;全市民間投資增長9.4%,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的60.1%;全市民營企業進出口5159.9億元,同比增長39.1%;全市民營經濟新吸納就業32.3萬人,占全市城鎮新增就業的88.1%。5家企業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13家企業入圍山東民營企業100強,處于“金字塔”頂端的大型民企大增,新增的15家境內外上市公司絕大部分是民營企業……
2022年對青島民營經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起點。要瞄準民營富市的目標,繼續圍繞民營經濟發展的痛點、難點,加大助企紓困力度,搭好企業服務平臺,為民營經濟進一步再壯大插上有力的翅膀。
調查顯示,融資困難、訂單萎縮、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仍是青島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壓力。釋放減稅降費、普惠金融等政策利好,穩住更多企業,將是今年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工作的重頭戲。青島將以“我與企業共成長”活動為載體,針對企業提出的問題和建議,更進一步精準施策,通過金融支持、入企服務等方式幫助企業紓困解難。
民營企業是產業創新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青島累計有97家企業獲評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3家企業入選“2021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榜單,入選企業數量位居中國城市第五、全球城市第七。但也應該看到,在全市龐大的中小企業群體中,這些企業仍是少數,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還有大量水面之下的企業需要在發展質量和效益上進一步提升。
面向長遠發展,青島亟須加大創新型企業的梯次培育,打造更多民營領軍標桿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要持續發揮好全國首創的民營經濟創意會等平臺作用,優化支持民企創意創新機制,讓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創意得到更好釋放;要進一步優化金融要素供給,開展普惠金融提升專項行動,加大小微企業首貸培植力度,依托藍海股權交易中心、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等平臺開展企業上市培育服務,用資本的力量撬動更多民營企業做大做強。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創新創業最優生態
營商環境是重要生產力,營商環境好一步,發展才能快一步。
正是持續優化提升的營商環境,在過去一年里為青島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全國工商聯發布的2021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調查結果中,青島成功入選營商環境最好的十個城市;在《中國地方政府互聯網服務能力發展報告(2021)》中,青島居全國第五,與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共同位列領先發展類梯隊中的A+等級;今年下半年,全市企業家政務服務環境滿意總指數為99.46分,比上半年提高1.03分……
營商環境的優化提升絕不是短期“面子”工程,而是城市推動產業和企業發展的長期任務,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新的一年,青島必須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持續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和創新創業生態,開展“人人都是營商環境、個個都是青島形象”活動,推動青島營商環境進入全國前列。
用好數字化技術是提升企業辦事服務體驗感的一條“捷徑”。青島已經建成全市統一的掌上政務服務平臺“愛山東·青e辦”,在全省率先實現行政審批的“智能秒批”。要依托已經搭建的平臺,持續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和“一網通辦”政務服務改革,加快破除政府部門間的數據壁壘,真正實現以互聯網用戶思維提供政務服務。
強化政策服務供給是營商環境優化的題中之義。1月12日召開的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青島市2022年第一批“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政策包隨會印發。政策包為“1+N”的結構,除了普惠性政策,還有針對文化產業和旅游業、影視業、海洋經濟、航空、航運、會展業等細分領域的專門政策。未來,青島還要繼續落實好上級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升級“政策通”“融資通”平臺,擴大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范圍,更大釋放惠企紅利。
良好的營商環境,不僅要讓企業和群眾辦事更快捷、服務更優化,也要讓企業和群眾感受到出行更加順心、居住更加暖心、生活更加舒心。圍繞社會民生重點領域,青島也要進一步發力,辦好就業、教育、醫療、養老、托育、住房、社保等實事,深化“一個場景”建設,促進各類公共資源優質均衡發展,讓各類人才安心、安身、安業。
新一年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蓄力前行的青島實體經濟,必將更加步履鏗鏘,帶動青島經濟邁上新臺階。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首席記者孫欣)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