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觀速訊丨鄉創“新”力量 |95后海歸小伙創業養牡蠣 帶動家鄉村民就業增收
2023-04-30 18:08:00 來源:封面新聞
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封面新聞聯合度小滿推出【正青春·鄉創“新”力量】系列策劃,聚焦不同領域返鄉創業的青年代表,展現他們在鄉創、鄉建中的時代風采。
返鄉創業的李佳賓就是其中之一,1996年出生的他,現在老家乳山開了一個牡蠣養殖場,和其他養殖戶不同的是,他曾在韓國留學,主修中小企業風險投資,海歸金融背景的他選擇了回鄉創業養牡蠣,投身鄉村產業發展,用自己的力量支持鄉村振興建設?,F在,他的牡蠣養殖廠已成規模,近六萬籠牡蠣帶來的不僅是效益,還帶動了周邊村民的就業增收,實現了“一帶多、多帶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李佳賓在出國留學前,對自己的規劃是畢業后去煙臺工作。在首爾讀大學期間,恰逢家鄉大力發展牡蠣養殖產業,李佳賓從中看到了商機。
起初,李佳賓入行是聽了一個哥哥的建議,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在朋友的海里投了兩車牡蠣苗,七八個月就見到了收益,確實不錯。在深入了解了身邊朋友的牡蠣養殖模式和銷路后,做出了一個令周圍朋友們不解的決定:回鄉創業養牡蠣。
作為沒有養殖經驗的外行,李佳賓創業初期也踩了不少坑,比如在海里建設基樁打到了別人承包的海域里,買牡蠣苗時遇到貨不對版,被買家拖欠貨款等等。
但獨自在海外求學的經歷鍛煉出了李佳賓不輕言放棄的執著精神。2020年剛回家創業的時候,每天早上四五點,他都會去海邊向其他資深養殖戶學習,從怎么上牡蠣苗,到怎么裝苗,裝完苗以后怎么裝船,以及如何送到海里,牡蠣何時適合出貨、加工送廠,通過長期的觀察和學習,他慢慢掌握了方法,牡蠣養殖廠從有起色到走上正軌,養殖的牡蠣肉質肥美、個頭也大,銷路也漸漸穩定。
據了解,乳山牡蠣并不在當地直接育苗,而是在大連、榮成等地育苗,每年4月,乳山牡蠣養殖戶們采買5到8厘米長的牡蠣苗,育肥度夏,在乳山海域養到成熟再上市。乳山牡蠣多選用三倍體牡蠣苗,品種純所以肉質好,在線上電商渠道和南方線下的海鮮市場都受到認可。
到目前為止,李佳賓的養殖場里現在有五萬七千多籠牡蠣,養殖牡蠣也有三年多的時間,在這期間他還投資入股了一家牡蠣加工廠,因為他明顯感覺到競爭在加劇?!叭樯侥迪犌皫啄瓴怀钯u,現在就不一定,很多以前的小養殖戶變成了現在的大戶,我年紀小入行晚,不少人跟我一樣,也是這幾年才開始搞牡蠣養殖,搞養殖的人越來越多,競爭就比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要有穩定的銷路,還要搞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提高利潤”,李佳賓說。
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資金周轉的需求也在增加。2022年底,在乳山牡蠣協會的介紹下,他了解到度小滿的“小滿助力計劃”免息貸款計劃,通過APP申請了10萬元的免息貸款,用于擴大牡蠣養殖規模。
養殖場規模的擴大,不僅帶來效益的提升,還帶動了當地村民的就業,從育種、養殖再到加工,整個產業鏈帶動了上千人增收,不少員工的收入實現翻番,年薪達到15萬元。
目前,李佳賓的牡蠣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線下供應給廣東、福建、成都、重慶等地的海鮮市場。2024年,他計劃對加工廠進行擴建,并將養殖規模擴大到十萬籠。
乳山牡蠣行業勢頭向好,李佳賓則有自己的看法,“隨著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從育苗到養半成品,再到自產自銷,必須實現一體化,否則很容易被淘汰?!?/p>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