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征信市場再迎強勁“新生” 行業洗牌持續
2021-09-06 08:03:17 來源:北京商報
“企業數據涉及的數據維度非常多。”劉新海稱,無論是樸道征信還是百度,目前覆蓋的企業信用數據遠遠不夠,還需要大量的積累和合作。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國內已有超百家企業征信牌照備案,新生入場將為市場帶來活力,但不少企業確實也面臨競爭加劇、經營困難的現實情況,市場變局不斷,已有不少已獲備案企業主動或被動注銷資質。
孫揚指出,企業征信是規范貸款市場運作的重要調節閥,有利于規范金融數據的流動,但企業征信牌不能僅僅是占用一個牌照,還要給小微企業融資提供切實的幫助。他預計,市場競爭不斷加劇下,后續促進實體經濟融資的企業征信機構將會被扶持,反之一些“空殼”企業征信機構將被加速清理。
行業洗牌持續
新玩家不斷加入企業征信領域的另一面,也有一些已獲備案的機構“抱團”告別企業征信市場。
2020年11月16日,央行營管部發布消息,注銷考拉征信服務有限公司、中誠信源征信有限公司、信和匯誠信用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國石天韻征信有限公司四家公司的企業征信業務經營備案;2020年7月,約投征信服務(大連)有限公司因業務調整,主動向央行沈陽分行申請注銷企業征信業務經營備案。
一面是多個巨頭入場謀局,另一面是“空殼”企業相繼退場,可以預測的是,后續企業征信市場將持續洗牌。
針對在營機構后續發展,孫揚認為,企業征信市場的問題,一是要獲得有用的數據,另外則是要加工成為外界可用的數據產品,此外還要能夠被金融機構充分的信任。這三點都不容易做到。
在孫揚看來,政府背景的企業征信機構,可更為容易地從政府機構歸集到數字政務相關的企業數據,產業鏈背景的企業征信機構可獲得產業鏈數據。但數據產品的形成要求較強的金融科技產品打造能力,對人才要求較高。因此,除了數據要素外,機構還要有完備、穩定、可持續的金融服務團隊,提供數據接入、貸款風控、售后服務等全流程服務。
另對服務特色場景,孫揚說到,機構后續可以向垂直領域細分發展,比如農貿市場、農業種植、高端制造產業鏈、畜牧業等征信方向,機構可盡早打造數據產品,實現對外服務的標準化。
劉新海則指出,企業征信畢竟是圍繞企業為金融和商業交易提供風險管理信息服務,所以首先還是要了解用戶需求,只有在此基礎上整合豐富數據源、具有專業創新能力的機構,才可以逐步在市場上立足。他建議,今后,企業征信機構要更加注重資源的整合,并加強商業模式的創新。
(北京商報記者 劉四紅)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