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熱搜:人工增殖放流 “亞洲美人魚”再現(xiàn)湘江
2023-05-26 14:58:17 來源:三湘都市報
【資料圖】
國家二級保護魚類胭脂魚。
湘江中有一種魚,神秘又美麗。它的吻端至尾基有一條胭脂紅色的寬縱帶,背鰭和尾鰭均是粉紅色。它就是有著“亞洲美人魚”之稱的胭脂魚,也被人們稱作湘江中的“一抹紅”。可是,因為種種原因,胭脂魚近些年來都沒有出現(xiàn)在湘江當中。5月25日,記者來到了長沙市動植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了解有關胭脂魚的故事。
湘江流域胭脂魚數(shù)量急劇下降
大家都稱胭脂魚為“亞洲美人魚”,卻不知,胭脂魚的祖先原始骨鰾魚最早是生活在南美洲的。在遠古時期,受到地殼變化和氣候變化的影響,一部分原始骨鰾魚不遠萬里來到了我國的長江流域,演化成了現(xiàn)在的胭脂魚。長沙市動植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wèi)生部的耿相昌介紹:“胭脂魚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侏羅紀晚期,現(xiàn)在長江流域的這些胭脂魚,是胭脂魚科在我國唯一的代表種。”
胭脂魚的美麗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是湘江中的一抹獨特的色彩。可是,在早些年,因為受到長期過度捕撈、水環(huán)境污染、胭脂魚自身孵化期死亡率高等因素影響,湘江流域內的野生胭脂魚數(shù)量急劇下降。“我們2022年開始在長沙市重點水域開展水生生物多樣性監(jiān)測,受到監(jiān)測頻率、監(jiān)測時間等原因影響,我們去年沒有在湘江水域檢測到胭脂魚。”耿相昌說。
人工增殖放流,讓胭脂魚再現(xiàn)湘江
“胭脂魚近些年數(shù)量銳減,幾乎從湘江中絕跡,這對我們湘江流域的人民來說是痛心的、遺憾的。”長沙市動植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wèi)生部部長奉佳介紹,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做了許許多多的工作,為的就是能讓這湘江中的“一抹紅”回歸到我們的視野里,更好地維護湘江流域的生態(tài)平衡。
“為了保護胭脂魚,我們首先積極開展了普法和科普宣傳。野生種群的胭脂魚屬于國家二級保護魚類,擅自獵捕是違法行為。”奉佳介紹,隨著科普活動的開展,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胭脂魚對于生態(tài)環(huán)境平衡的重要之處。“這為保護胭脂魚的工作減輕了很多阻力。”
“其次,我們還開展了人工增殖放流活動。”奉佳表示,“胭脂魚的人工繁殖技術已經(jīng)突破40多年了,每年增殖放流活動都投放了一定比例的胭脂魚,我們希望這些投放的魚苗能夠順利長大,讓胭脂魚再次出現(xiàn)在湘江水中。”據(jù)統(tǒng)計,2022年,長沙市共計向湘江、瀏陽河、溈水等河流人工增殖放流各類魚苗4578萬尾。
“現(xiàn)在‘十年禁漁’已讓許多珍稀的水生動物有了休養(yǎng)生息的機會,再加上人工增殖放流行動的持續(xù)開展,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會在湘江中再次看到那亮麗的‘一抹紅’。”奉佳說。
關鍵詞:
相關閱讀